English

亚里士多德《尼各马科伦理学》札记

1998-07-08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亚里士多德(公元前384-322年)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,爱智慧、尚思辨、学以致知精神的化身。《尼各马科伦理学》一书,不但是三种现存伦理学中最完整的一种,即在亚里士多德全部现存著作中,也可以说是完整成编。全书10卷,系统地探索了伦理的和理智的两种德性,提出了幸福是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的基本命题。但全书却没有设想一个永恒的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开始点,反而说始点是一种说明一切为什么,自己却不被说明为什么的东西。不过,这略带不可知色彩的情愫,不必让爱智慧的人担心。它不但不妨碍思维,反而给思维开拓了广阔的空间。僵死的绝对真理才是真理道路的绊脚石。在汉译本重新校订的过程中,核读原文,每动遐思;西窗日迟,折札信笔记之,三基四性不敢问也。

【1】知识和行动是人类活动的两大领域,理论和实践是万古常新的哲学课题。伦理学和政治学,所探索的就是实践和活动。与自然哲学相对而言,它们被称为人事哲学(heeperitaan?thropeiaphilosophia)。因为这类活动都是属人的。但这不是指一般的活动,而是实现活动。energeia是亚里士多德首先为哲学创制的一个流行百代、普及到现代生活的词语。它由en(在内)和er?gon(业绩)两词合并而成,即是在业绩之中,把业绩造成。与之相搭配的词,即潜在能力(dumamis),这种活动把潜在促成现实,造成业绩。所以,这样的活动是有目的的,各式各样的目的总称为“善”(tagathon),万物都是向善的。相对形而上学、物理学而言,把伦理学称为第三哲学,也许是不为僭妄的。

【2】目的不但种类不同,且等次悬殊。最高的、目的之目的,就是那个人所共知的最高善(toariston)。就语法学而言,它不过是善或好这个形容词的最高级,原级是agathon,用在社会等级就成“贵族”。这目的为一切他物所选择,自己却不为着任何他物;如果为了他物,它就是有所为,而非最高善了。如若它还存在,还要选择,就只能是就自身而存在,为自身而选择。这样自身(toauto)一词,就成为思辨哲学所特有的徽号。它同时也孕育了整个基督教文化。费尔巴哈说得好:“思辨哲学的秘密是神学。”但也许反过来,基督教神学的秘密是思辨哲学,更为合情理些。那位无所不在、无所不能、无所不知的上帝,不正是自在、自能、自知的最高善吗?最高善也就是就自身的善,正由于它无待于他物,才成就其普遍和最高。

【3】善自身是普遍,是最高。天无二日,国无二君,最高的东西,当然也是唯一的。但善的事物却千差万别,变化多端,所以人们就认为善是出于法定(nomoi),而非本自然(phusei)。它给人们带来的甚至不是幸福,有些人因善良而受损害,有些人因财富而遭毁灭。在实践事物中,由于对象都是个别的,所以在这里理论不如技术,技术不如经验,由于跟着感觉走也未可厚非,浅薄的经验主义必然复归鄙陋的感觉主义。因为经验确乎是感觉的集合,但理论却不是经验的产物,从个别偶然中,导不出普遍必然来。休谟关于日出东方的论证,并不因人已登上月球、火箭飞越太阳系而自灭。理论是理论思维的结果,思想和被思想是一回事,是自身。“一个没有理论思维的民族,不能登上科学的最高峰”。这句已经说过万遍的名言,还要重复一千一万遍。

【4】最高善是行为和实践的目的和终点。但学习和探索的始点,则反其道而行之,要以追随现象为原则,从人所共知、众所公认的事情入手。所谓的始点,所谓的本原,那个出现在每一本哲学教科书上的arkhee并不是研究的着手之处。它是万有的最初因,说明一切的为什么,自己却不被说明为什么。它是一种在充分显现(phainesthai)后就不再问为什么的东西。在这一显现的论述中,人们难道看不见风靡现代西方哲学的现象学(Phainomenology)思潮的踪迹吗?在属人的行动中,人所公认的始点就是幸福,并分为两大派:大多数人认为幸福是生活优裕,行为优良;但另一派人——显然是学园派人——则认为在众多的善之外,还存在一个就其自身善。

【5】不同的生活方式,来自不同的幸福观:(1)享乐生活,认为快乐即是幸福,生活在于享受,这是萨尔旦纳柏罗式的生活,这位传说中的亚述王,以“吃吧,喝吧,玩吧,别何所求”为墓志铭;(2)荣誉生活,善就是荣誉,生活目的就是求名,政治家们就是如此。但亚里士多德论证说:荣誉的善是被给予的,所以它更多在授予者那里,而不在承受者那里。古人云,宠辱不惊;然而临危授命易,荣誉之前不沾沾自喜却难。两千年前从爱琴海上吹来的这股冷风,足以使人清醒。快乐和荣誉都是选择的目的,但都是身外他物,只有(3)思辨生活才是自身的选择,才是不依于他物的最高幸福,这是本书第十卷的主题。而Khrematistees敛财者则不在生活之列,因为财富自身不是目的,不过是达到目的的手段,敛财者为财富所强制,所奴役,不得自由,故不能称之为生活。亚公——惜这位享年略逾花甲的斯它吉拉哲人,唯今日难以称老尊翁也——这类鄙薄财富的议论,如有人批之为奴隶主阶级的偏见,不敏将无词为之代辩。

【6】普遍(katholou)是一只改变了希腊哲学航向的桅帆,甚至在基督教的历史上也起过界碑的作用,标志着一个巨大的教派——普世之教。它由kata(就着,依从……)和holon(整体)两词组成,并由苏格拉底所倡导,使之与个别的、有形体的自然哲学对象相对立,为思辨哲学奠定了基础。柏拉图把这个普遍实体化为用灵魂眼睛所看的理念(Idea),并推向彼岸世界,于是给思想开辟了新的、以无形体的普遍概念为对象的新思路。但是,由于他还没有彻底从古老的形象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,比照着工匠把理念看做塑造万物的模式(Paradegma),所以它就既不可能是普遍的,也不可能是单一的实体,从而陷入了重重困境,成为一种既无用又不可知的多余之物。亚里士多德还要在多处讨论这个主题,不过要害处,模式说这也就暴露无遗。在深情的倾诉中“吾爱吾师,吾尤爱真理”万古垂范。(下接本报8月12日6版新论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